提升學障生記憶力 協助掌握學習資訊(轉載自國語日報100年7月15日)
人的感官神經受到外在刺激後,會促使腦神經成長與連結,形成所謂的「記憶痕跡」,記憶痕跡越持久,記憶力就越強。學習障礙生普遍有記憶力低落問題,不能掌握住全面的學習資訊,造成學習理解力也低落,影響到學習成效。
為了提升學障生的記憶力,教師在教學上可採取下列策略:
●去除干擾記憶因子
人在有壓力的情況下,會抑制大腦細胞的活力;過去有不好的學習經驗與挫折存在時,也會導引潛意識去壓抑記憶。教師應建立學生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,以及塑造輕鬆、自然的學習環境,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。
●進行即時問答
記憶力可分為瞬間記憶力、短期記憶力與長期記憶力,為了將學習內容導入長期記憶中,必須啟發其瞬間記憶力,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的資訊接納量。
教師上課時,可針對剛教過的重要焦點內容,要求學生必須在一兩分鐘內熟記所學,再請學生回答或以搶答方式來了解學習情況,如果學生答不完全或答不出來時,可給予提示或少許的答案幫助進行聯想,目的是要讓學生透過深度的思考刺激,快速將訊息深入長期記憶層次中。
●玩思維聯想遊戲
上課時,有時候可玩猜謎語、腦筋急轉彎或問答遊戲,讓學生經過深度思考後再回答,以利學生在大腦的記憶中找到相對應的訊息,藉以活化大腦神經系統,使學生的思維不受外物的限制,能自由聯想。
●善用音樂與運動
溫和的音樂旋律和運動節奏,可以誘發大腦產生適合學習的α腦波,此時,人的學習效率是最佳時候。教師上課時,可播放古典巴洛克音樂或做簡單的瑜伽動作,以配合教學,目的是要藉外物促使腦波能同化為α波。
●用圖文結合學習
小學生對於圖片或色彩的視覺刺激反應最為敏感,會讓他們感到新鮮感與好奇心。教學時,善用課本上的圖片或色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可促進專注力的集中,提升記憶力。
●多元感官的並用
記憶力是大腦受到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再認與重現,為提升學障生的記憶力,要善用各種輸入大腦神經的訊息通道,如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與動覺,強化大腦神經的連結成長。因此,在教學上要善用圖象、影像、實物或動畫等教學工具,讓學生發揮各種感官功能來強化記憶力。
●即時複習 防止遺忘
記憶的遺忘規律是先快後慢,為了要延長大腦記憶痕跡,上課前可先讓學生把上次教過的內容朗讀一遍;上課時,再結合教材內容,對重要概念反覆的提示與介紹,以加深印象;下課前五至六分鐘,請幾個小朋友把這節學到的內容敘述一遍,並透過其他學生適時補充上過的內容;課後,安排相關的作業,促使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,有意識的刺激學習內容,促進大腦神經進行新舊知識的記憶連結,形成穩固健全的知識網路。
●善用記憶方法
在教學上,善用一些記憶方法,如針對所記的內容找出「規律性」;導引學生以特徵、相似或相反進行「聯想」學習;針對內容做「分割記憶」或「重組記憶」學習;使用「關鍵字法」、「諧音法」協助學生學習等。
記憶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,學生要能接受各種適宜的感官神經訊息刺激,才能有機會活化腦神經細胞成長與連結,促使學習訊息能輕鬆轉化到長期記憶中,提升學習成效。